(通讯员 高超)在社会、学校、学院各方面的号召下,社会实践的观念深入人心。本着将专业与实践结合、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将高校科技与前线农业发展相结合的初心,我们在学院的组织下建立了科技下乡实践队,旨在实现高校科研成果和地方农业生产实践的对接。
经历了接近一个月的各方面准备,包括学院科技成果的收集整理,宣传册、调研问卷的打印,宣传PPT的制作和宣讲的准备,当然也包括与地方单位的联络与对接工作,7月20日,由带队教师和实践队成员共9人组成的队伍正式踏上了本次科技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之旅。
经过前期了解我们得知,山东地广物博、土地肥沃,一直是中国的农业大省。而其由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农业发展趋势正与我们的实践意义相吻合,因此,我们将山东选作本次实践的重点区域。其中,淄博虽是山东的工业大省,其下属的高青县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代表地区。基于这些,本次实践之旅的第一站就选在了山东淄博的高青县。经过前期沟通,我们与高青县的“田源现代农业”达成一致,确定了到该地的技术宣讲和实地参观。
初到的第一个下午,“田源现代农业”接待的田大哥就带我们初步参观了他们的园区。园区已经开发的部分占地约300亩,包括大部分的农业种植地和大棚,一道人工沟渠和一个小型水上乐园。经由田大哥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田源现代农业”的农业部分主要以蔬果种植为主,主要发展蔬果采摘、钓鱼、水上乐等娱乐项目。
第二天上午,我们正式开始了与公司总经理的详谈和面向技术员的宣讲工作。经过详谈,田总对我们的韭蛆的线虫防治、金线莲组培技术、三孢布拉氏霉生产番茄红素技术等均表示很感兴趣。与此同时,田总从生态农业实践者的角度出发,也对我们的科研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提取番茄红素是否能够将重点由纯度转移到产量上来,以应对市场的实际需要。对这些意见,我们都会在后续工作中反馈到学院教授那里,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对接。
随后,我们又向农业种植的技术员宣讲了科技成果,并发放了相关的调研问卷。在宣讲过程中,我们不仅自己加强了对科技成果的理解,同时也将它们推广给了当地的农民代表,并在交流过程中加深了对当地农业生产现状的理解,这将有利于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开展。更重要的是,我们初步实现了将高校科研成果推广到地方这一初心。无论地方最终是否需要我们的科技成果,哪怕是作为一场单纯的农业科技普及活动来讲,这场宣讲对地方实践与高校科研都是有借鉴价值的。
下午,公司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了农业大棚区。大部分实践队员都是城市娃,从没有近距离接触过田地和大棚,这对我们无疑是一个新的体验。
在熟悉了各种作物并大体区分了冬暖棚和夏凉棚之后,我们结束了在本次暑期实践第一站的所有活动。
第一站的旅程已经结束,队员们却并没有停歇,紧接着奔赴下一个目的地――山东临沂平邑县。
用实践丈量青春的脚步,我们,在路上。